2011年9月21日星期三

1/2 憤青

感謝在留言中說我是憤青的人。誠然,最初看到您的評論我是不屑的。

不過深思過後,倒是感謝您的提醒。


憤青真的很難認知自己是憤青, 或者不願承認。

嗯,我不承認自己是憤青。但我承認昨天對《喜》這套電影的批評的確是過於激進。


「 憤青是「憤怒青年」的縮寫,也是當前中國大陸的網路語言中的流行詞彙,用來形容中國大陸的激進中國民族主義者。
[1]憤青另有糞青[2]、FQ等變體稱呼,這些變體多帶貶意和戲謔色彩。然而中國的憤青是否具有固定的實體尚不得而知,
一般學者認為這不過是一群不滿社會現狀的網民而已,而憤青最喜歡發達意見的地方通常是網際網路,現實的社會運動難見其蹤影。」wiki


憤青最喜歡發達意見的地方通常是網際網路,現實的社會運動難見其蹤影

這一句真的刺中要害。 我的確中了這項。


不過以我對「憤青」一詞的了解,「憤青」多是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社會,

且愛「唱反調」、「亂批評」。我真的不是這種人。


啊,我有時真的過於激進。

現實中面對人的時候,我是一個婉轉派,

為了不傷人,很多時候,我很少批評人,也不怎麼喜歡在背後指指點點(好啦,有的時候我還是會聊八卦)。

但我喜歡批評社會,背後真的源於一份「關心」。

(真係唔係藉口,我冇乜必要係自己blog,一個頗「个人」嘅地方賣弄文字去美化自己咁無聊。)

如果漠不關心,我不會浪費時間寫文章寫我所感的。


(題外話)

不得不提及批評的藝術,

語言運用:

婉轉、「官腔」、措詞用字恰當  = 評論家∕批評家

口語*、直接不修飾 = 被評為憤青


哈哈哈,我覺得我好似promote緊學好中文(語文運用)嘅好處。
* : 我覺得自己打口語時,字面上會感覺好粗俗。


不過批評是否一定要有建設性?

我記得我看過一篇名家的文章是說— 批評不須具建設性。不過我找不回來了。

很多對文學作品作出批評的文章都並不具「建設性」的。

有時,指出問題所在便是最好的、具建設性的批評。

何曾見過「作者在這段應………這樣寫才恰當」?


扯得太遠……


真的,謝謝您。我不想成為憤青,我承認昨天我措詞失當、語氣過火。

雖然blog是很個人、抒發己見的媒介,但有一個人看過,已並非personal了,

我不想「憤」這個社會。


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的動機還是為了「兜」…… 那就算了。


我昨天還說自己被誤解也習慣了不解釋……哈哈。





匿名。唉,係唔係都好啦……


一而再三的矛盾,我面對現實了。


表面上以為夾嘅人,原來了解更多之後,先發現最致命嘅價值觀完全不同,這樣是無法磨合的。





hurt enough
but strong enough

1 則留言:

匿名 說...

haha
cuz i was once a "fun ching" either....

well, see how do u define it.